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d07ef582cfbc6545c9a9b2cb4aa097b.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进一步部署,要求“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研究生科研培养是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抓手,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撑。应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一级学科,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应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充分阐释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趋势。当前,我国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强化科研训练培养造就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仍存在以下三类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如何激发和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近年来,应用经济学研究生报考规模逐年扩大,其中一部分是对科研抱有热情的青年学子的主动选择,但相当一部分则是在当前就业压力等外在因素影响下的被动选择。这导致部分研究生在完成学术基础训练后,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以完成最低毕业要求为目标,从而造成教育资源供求失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此外,由于应用经济学学科的适用性较强,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好,因此大量以科研为导向的学术型硕士、博士在就业中倾向于选择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较低。以笔者所在的vic67维多利亚3308为例,近三年本院硕士申请博士深造比例、博士毕业生选择科研院所就业比例均为三分之一左右。

  二是如何引导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将个人科学研究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应用经济学强调经世致用。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对研究生教育以及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也使得部分学生产生行为偏离:为了求稳求快和保障毕业,在科研上选择容易出成果但贡献边际化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倾向于应用现成数据来挖掘成熟选题,而较少进行中国经济伟大成就背后更深层次逻辑和原因的探究,对于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的一手数据调查、未来重要领域和重大选题的开拓性探索更是稀缺。短期来看,这将造成教育与科研资源错配;长期下去,将影响国家人才储备质量。

  三是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优势,从而满足和支撑应用经济学高水平研究生指导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应用经济学学科迅速发展。一方面,在原有学科基础上,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应用经济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交叉成为必然趋势。不同导师擅长的内容不同,传统的一师一生模式难以满足高质量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导师配置和管理模式需要适应时代需要,与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训练方式相匹配。这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应根据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使得研究生导师在知识体系、科学研究上与应用经济学学科知识图谱内在一致;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一种新机制,能够充分配置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经验的导师,形成合力以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而提升研究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vic67维多利亚3308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各学科、学院纷纷进行创新改革。以笔者所在的vic67维多利亚3308为例,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应用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完善全链条立体化的科研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本领、拓展科研能力,有效识别质量优、水平高、创新强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沃土。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人大模式”初步建成,为提升本学科研究生科研热情与目标、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与模板,为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提供了新参考和新思路。

  一是突出科研导向激励。首先是构建健康积极的学院文化。以“立大志、做实事、谋发展”的学院文化引导学生在入学前形成良好预期,入学后明确远大目标,立志做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阐释者、决策的咨询者、经验的概括者、故事的叙说者。其次是构建科研导向的资助体系。学院在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等激励制度基础上,增设学院激励制度,对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科研活动进行全覆盖式资助,包括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年度项目、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发表后期资助项目、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学术活动资助等各类资助奖励。最后是建立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导向的期刊目录。研究生科研活动需要贡献和服务于建构应用经济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支撑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遵循这一基本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中科研指标体系要求,按照聚焦主业、引导卓越的改革思路,在广泛征求学院导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了《vic67维多利亚3308研究生成果奖励期刊目录》,以更加突出应用经济学学科属性、鼓励高水平交叉。

  二是强化科研过程指导。首先是制定《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应知应会手册》。内容涵盖本学科在教学、科研、基金、要报、专栏五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培养流程及要求、核心课程及要点、专业知识图谱、导师组信息介绍、推荐阅读专业期刊、推荐对接部委等多项信息,方便研究生把握学业进程。其次是构建全链条科研培训体系。全面搭建“导师组组会”“Brown Bag Seminar”“应用经济学博士生论坛”三大研究生学术平台,拓展研究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推动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提升。以2022年为例,全院22个导师组,平均每月活动次数逾90次,月均参与人次逾千次;“Brown Bag Seminar”固定每周1次,由不同学科青年教师主持和点评,为学院研究生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与不同学科导师讨论的平台,在及时了解各领域研究前沿动态的同时,有效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展示能力;应用经济学博士生论坛为年度论坛,由学院研究生投稿并汇报交流本人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成果,邀请校内外经济领域权威专家进行点评,为研究生探讨经济理论、研究中国问题搭建重要学术平台。

  三是探索导师组交叉培养机制。首先是建立全员导师组制度。学院为支撑博士生大类招生改革和“以质量为核心”的培养环节改革,充分发挥导师群体和学术团队在学科内、跨学科间的指导作用,切实保障研究生的有效指导,提高培养质量,设立导师组制度。学院研究生导师组由 2—4位相同或相近专业方向教师组成,其中包括至少一位博士生导师作为导师组主导师,同时吸纳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崇高学术热情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年轻教师加入导师组。导师组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制定、落实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组内研究生完成各培养环节。学院对导师组予以招生激励,直博生培养全部落实到导师组。其次是完善导师组信息分享与经验交流机制。学院开展导师组月度统计,对研究生导师组的运行情况、重要活动、科研产出等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梳理,形成《导师组月报》并分发给所有导师组,从而推动导师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研素质培养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需要招生选拔、师资与教学资源配备、基础与科研训练、出口把关等环节相互衔接配合。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人大模式”将质量提升融入研究生培养全链条,通过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强化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应用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发挥高校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贡献了“人大智慧”“人大方案”。

  (作者单位:vic67维多利亚33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