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七个着力点”,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做好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政策引领,以高站位谋篇布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站位谋篇布局。党和国家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文化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文化赋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文化产业提出“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党的二十大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同时,一系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成为其繁荣发展的重要引领、支撑和推动力量。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政策呈现出强大的引导性、推动性、激励性作用。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产业结合紧密的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等七个方面,系统部署指导了文化和旅游系统的文化产业工作。未来,应继续以高站位谋篇布局,锻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在文化政策、文化工程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逐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政策落地实施。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意项目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税收优惠、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政策落地。另一方面,应简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流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支持文化和艺术中心、剧院、展览馆、图书馆等的建设和维护,鼓励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数字化和技术化的文化产业发展。

二、数字赋能,以新技术提升品质

数字技术变革为健全现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系奠定了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广泛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创设出广阔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并在推动数据要素生成、扩散以及功能强化过程中促进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创新,推进“数字+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应继续诉诸数字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获取、开发与利用,到文化内容的智能化生产,再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及消费,不断推陈出新,延伸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高组织化程度及运行效率,综合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品质。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对文化资源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分析用户偏好,了解用户对于不同文化产品和内容的喜好,根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增强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预测市场趋势,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文化消费趋势,为文化创作者与消费者提供指导;建立反馈体系,将用户反馈和评价纳入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文化内容和服务。另一方面,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内容生产。创新内容形式,生产原创数字内容,如互动故事、虚拟现实体验、增强现实艺术、360度全景视频等;开放创作平台,提供创作者所需的工具和资源,降低创作的门槛;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数字内容中,使传承与创新在碰撞中激发新的火花。

三、人才支撑,以强队伍行稳致远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批有影响的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和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赋能各行各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未来,应继续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创造力,让“蓄水池”永葆吸引人才的势能和培育人才的活力,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一方面,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拓展文化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入更多的文化、艺术、历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置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和课程,培养综合型文化人才,提升文化艺术人才的学养、涵养、修养;设立专业的文化培训机构,为从业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项目和实践,把人才放到文化创新高地上磨炼,让更多善于进行文化创新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创建开放和自由的文化创作环境,鼓励人才大胆创新和尝试;为创意和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如设立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设备和场地等。

四、布局优化,以强协同打破壁垒

在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区域资源要素条件的前提下,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布局不仅关乎文化资源和设施的分布,还涉及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流通和传播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域协同是一个立足全局的立体化发展战略,该战略强调区域分工、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通过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产业互补合作、服务异地共享、生态联合共治,在更宏观的范围内进行文化市场的整合与配置、在更大的空间区域中发挥规模效应,有效解决了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集约化发展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同质性产业布局等低效率竞争问题。未来,应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地区间协同发展的能力,加强各省份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各部门协同发展的意识;促进财政资金、高素质人才、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相关资源向中西部与东北地区流入,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薄弱地区的联合扶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在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进行产业主导战略选择时,应以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中心,并注重当地文化产品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以文化新业态实现文化产业在地区间的协同发展。

作者:文余源 刘洋

单位:vic67维多利亚3308

来源:中国理论网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文余源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