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

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vic67维多利亚3308启动“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等系列项目。vic67维多利亚3308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组织学院骨干师生参与暑期调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调研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7月26-27日,“大国边疆”防风固沙队来到乌什县。乌什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脉的南麓。乌什自古为丝绸之路中道重镇,城西北的别迭里是汉唐通往西亚的主要通道,唐玄奘、高仙芝、张骞等出西域都途经这里。乌什县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明珠”,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泉”、“塞外江南”之美称。

走访亚阔坦村,参观乡村振兴成果

7月27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奥特贝希乡亚阔坦村走访调研。

座谈会上,乡党委副书记蒋鸿飞向调研团介绍了亚阔坦村的基本情况和乡村振兴建设成果。亚阔坦村以书写新时代三农答卷为中心,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积极探索出一条独具一格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亚阔坦村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实施芦花鸡、林下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坚持发展以沙棘、核桃、鹰嘴豆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全面发展黑木耳种植和小拱棚建设,让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增收致富的永动机。为打造宜居环境,亚阔坦村探索实施了政府引导、乡镇委托、公司运营的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模式,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

在与驻村工作队队长梁新凯的交流中,调研成员了解到,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健全帮扶机制是亚阔坦村今年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该村在每年五月和九月对所有人口收入进行全面摸排,重点识别防返贫监测的“三类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采取多种有效举措防返贫固脱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助力乡村振兴。之后,调研团队在乡党委书记陈冲的带领下,参观了亚阔坦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成果。“健康小屋”内,健康一体机、全自动电子血压仪等设备帮助村民监测自身健康状况;黑木耳培育大棚内,成员们学习了黑木耳种植成本、收益、周期等更多情况。

护边+产业,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

7月27日中午,调研团前往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据乡长艾斯卡尔·玉苏音介绍,公益性岗位是本乡脱贫的关键方式。村内有30%的劳动力均参加了公益性岗位,包括1224名护边员、172名护路员、100名护林员、61名护哨员以及77个土地清理与二次分配公益性岗位。亚曼苏乡的护边员,实行三班倒制度,通常四天上班三天休息。护边员在休息时可以发展产业,如放牧或者种植;而在巡逻时,也有宿舍、食堂、网络信号等充分保证护边员的正常生活。护边员等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助力农牧民脱贫,又巩固了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而三班倒等制度,保障了农牧业和守边任务的连续运行,“小家”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大家”促进了“小家”的发展。

学习库尔班感人事迹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7月26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依麻木镇国语小学,举行“vic67维多利亚3308-边疆县域学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授牌仪式。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曾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被授予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成立与成就离不开校长库尔班·尼亚孜的努力。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60万元,开办了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20年来,库尔班致力于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已经从创办初期的8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800多名在校生。90%以上的毕业生,考上了新疆内初班,很多学生后来还上了内地高中班,考上了满意的大学。2016年,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

之后,调研团队前往库尔班民族团结大院和依麻木镇中华文化大院,学习了更多库尔班·尼亚孜的个人经历和他致力于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之后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认识到国语普及的重要性。2003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创办国通语学校。但是周围乡亲不理解他的用意,并恶意揣测他是为了升官发财。库尔班只好带着两个汉族老师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且允诺“学费一分钱都不用掏,两个星期如果教不好,还要退给你600元”,就这样终于招到了第一批87个学生。

库尔班说,“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年来,库尔班·尼亚孜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办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他与全校教师一起,创新办学模式,开设国学课堂,教孩子们读唐诗、练书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孩子们心中。库尔班·尼亚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之路,战胜千难万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做出杰出贡献。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等。

传承儒学文化 深化文化润疆

“千年儒风,衢乌共礼。”7月26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乌什县南孔儒学馆参观调研。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而随着孔子后代南迁,儒家文化也随之向南传承,在衢州形成了“南孔文化”。衢州是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之美誉。乌什各界在与浙江衢州的交往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南孔文化的魅力,深刻意识到衢乌两地共同推动南孔文化在乌什传播传承,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殷殷嘱托,也是落实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为此,乌什县委、县政府和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共同谋划实施了《南孔文化润疆“1323”行动计划》,即建立1个乌什县南孔儒学馆、打造3所有礼学校、打造2条南孔文化长廊、建设3个平台,营造“衢乌大同颂,儒学燕泉风”的浓厚氛围。

儒学馆内历史图文资料丰富、互动形式多样。在“古今名人对话”的互动电子屏前,成员们与儒学名士“对话”,认真学习他们对“仁义礼智信”等儒学核心思想的解读;在“环形影院”,成员们通过立体大屏,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南孔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浙江衢州与乌什县共同推动南孔文化传承的事迹。通过参观,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乌什县南孔儒学文化馆的建立,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战略、促进各族人民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今寻烽燧古迹 回望守边伟业

乌什县别迭里烽燧位于万里长城最西端,是中国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千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维护边疆稳定、守家卫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见证。

7月26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乌什县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馆参观调研。文化馆分上下两层,共五个部分,通过大量史料及模型讲述别迭里烽燧的故事。别迭里烽燧始建于东汉,位于乌什县城西40公里的戈壁滩上,西邻别迭里河,是通往别迭里山中的要冲。此烽燧是我国境内至今现存的万里长城防御体系最西端的烽火台,是古代报送敌情警报的设施,也是历代中国各族军民保疆守土的历史见证。文化馆内遗存的模型,是按照原烽燧的1:3比例进行构造,生动还原了原烽燧的神韵。7月27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乌什县别迭里烽燧公园,参观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厚重的长城文化,学习烽燧孕育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别迭里烽燧虽已失去原有功能、部分残缺,但仍屹立不倒,矗立在这片古老而重要的土地上,守望着祖国西部边疆,守护着这里的人民和这片美丽的土地。

行程预告

后续,调研团将继续围绕“先锋闯将”、“大国边疆”与“832工程”项目的要求,赴阿合奇县展开调研。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学习阿合奇脱贫攻坚及边疆治理的宝贵经验。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学校启动的全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秀分子。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是vic67维多利亚3308于2023年启动的育人工程,是全国首个全方位覆盖9个陆地边疆省、45个陆地边境市、140个陆地边境县、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vic67维多利亚3308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重要载体。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深入我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开展深度访谈、调研和口述史积累等工作,立足中国边疆发展和治理实践,总结党领导人民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提炼和发展新时代党的边疆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vic67维多利亚3308“大国边疆”防风固沙队、新闻学院

文字:vic67维多利亚3308“大国边疆”防风固沙队

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vic67维多利亚3308网站

及当地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资料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