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vic67维多利亚3308师生组成的“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到达了本组调研的第三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的莎车县。莎车县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莎车县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莎车县是南疆乃至整个新疆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3.6%。2020年11月,莎车县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莎车县委员会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区位优势助力戈壁产业发展
访谈团的第一站来到了莎车戈壁产业园。产业园建设于2021年,目前建设温室大棚3000座,规模为南疆最大。产业园通过“承包种植、企业就业、园区聘用、自主创业”等方式,为外出就业难的群众提供就业平台,拓宽稳定就业增收渠道;将大棚承租费用用于确权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村集体30%、脱贫户70%)。为解决就业人员后顾之忧,在产业园建设700套公租房,136户农户举家入住园区,72名学生就近上学,目前稳定就业近3000余人,人均月纯收入2000-3000元,使种植经营户从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体系下的产业工人,使戈壁荒滩变成稳定增收的“就业园”。
在助力农户脱贫的过程中,莎车戈壁产业园充分发挥其紧邻莎车叶尔羌机场的区位优势,种植的芦笋通过机场直接空运到澳洲,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助力农户脱贫增收。
小辣椒大产业 “映红”致富路
访谈团第二站来到了莎车县孜热甫夏提乡阔什铁热克村,参观千亩辣椒种植基地。千亩辣椒种植基地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农户增收:一是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产品销路。区别于传统的“先种植,后销售”的生产模式,订单农业紧跟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稳定收益,避免了盲目生产,减少了农产品过剩。二是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生产函数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同时提升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
“基地+农户”鸽子养殖助力农户脱贫
新疆羽丰鸽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位于乌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16)村,为地区财政局及乌达力克镇联合招商引资企业。建设现代化鸽棚22个(飞棚3个),同时配套建设有标准化孵化室、消毒室、实验室、防病防疫、饲料贮存、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
基地实行"基地+农户"模式,由新疆军企集国成立新疆羽丰鸽业有限公司,负责养殖基地的具体运营、管理、销售。基地成立以来,解决本地农户稳定就业24人,均为热瓦特吾斯塘(16)村脱贫户,月工资2000元-4000元。
发挥国企责任
让万寿菊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高科技型上市企业,产品涵盖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甜味剂、天然营养及药用提取物、保健食品、油脂和蛋白等六大系列上百个品种,其中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产销量世界领先。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助农:一是企业承担市场风险。企业和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锁定收购价格,让万寿菊种植户吃上定心丸。二是企业提供赊销服务。企业不收利息向万寿菊农户赊销种子,解决播种时节恰逢过年、农户缺钱无法购买种子的难题。三是企业保证销路。对于农户种植的万寿菊,企业不限量、不扣杂质全部收购,并承诺在24小时内现金结算。目前莎车晨光公司的产品运销海外、供不应求。以主要产品叶黄素浸膏为例,80%出口至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河流+水库”造就新疆江南
访谈团的下一站来到莎车县依盖尔其镇阔纳先拜巴扎村,该村位于叶尔羌河与依盖尔其水库之间(如图)。该村基于“河流+水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林果业。莎车县的巴旦木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公元8世纪。作为全国巴旦木的主产区,莎车县发展巴旦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被誉为“中国巴旦木之乡”。近年来,莎车县已建成近百万亩巴旦木种植基地,农民纯收入的50%来自以巴旦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同样在莎车县依盖尔其镇阔纳先拜巴扎村,访谈团欣喜地看见新疆少见的江南景象:成片的白荷一望无际,茂密的水稻欣欣向荣,长长的豇豆铺满广场。由于水稻、豇豆这些作物在周围其他地方少有种植,或者只能在成本高昂的大棚中培育,因此当地的这些林果蔬菜常年供不应求,不愁销路。为了充分发挥活水优势,该村大量采用林粮间作、林下套种的方法:在豇豆底下种白菜,巴旦木底下种黄豆,真正将水库变为“生命库”,将河滩变为“种植园”。
访谈掠影
张博骁老师访谈莎车县县委常委阿布力米提·吐尔孙
硕士生万沪宁访谈莎车县
孜热普夏提乡阔什铁热克村第一书记张静
博士生廖逸涵访谈莎车县
乌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村脱贫户阿里木·托合提
本科生郭标访谈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党委书记徐立广
硕士生邹恬华访谈莎车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缪陆瑞
师生感悟
vic67维多利亚3308带队教师 张博骁
莎车县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结合本地需求,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在万寿菊种植产业中,上市国企负责市场经营,承担风险;农户利用空闲时间和土地种植,以保底价格将万寿菊出售给企业。两者优势的结合保证了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在辣椒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保证企业集中种植经营,相比于个体经营能够承担更多风险,规模效应也增加了收益。企业雇佣农民进行种植,实现了农民从个体农户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在莎车县的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多种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成为促进地区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vic67维多利亚33082022级硕士生 万沪宁
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在莎车,千年古城的历史与底蕴只是底色,最为亮眼的是脱贫攻坚期间莎车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脱贫攻坚期间,莎车在戈壁上建造了五千座大棚,种植的芦笋直接出口到澳洲,实现了“戈壁变绿洲,荒滩变金滩”的转变。在阿尔塔什,中核集团投资109亿建起一座百米大坝,彻底解决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在调研中,我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给莎车的巨大变化,同时体会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行程预告
后续,访谈团将继续围绕“832工程”项目的要求,去往英吉沙县展开访谈调研,进一步学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
花絮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vic67维多利亚3308“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
团队成员:张博骁、廖逸涵、万沪宁、邹恬华、郭标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经学子英姿飒爽,军训满载荣光!
2024/09/12
-
vic67维多利亚3308“教育家精神传承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024/09/11
-
“832工程”专题|西藏线-山南3700访谈团在曲松县
2024/09/11
-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携手向黔队在独山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