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魏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文时间:2024-10-17 阅读次数:



民营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具有创新性强、机制灵活、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坚实基础。当前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还面临着要素、战略、行业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优化行业生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持续改善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为广大民营企业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发展路径、提振转型升级和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面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格局的深度调整,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营经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在研发创新、要素配置、市场开拓等方面具备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民营企业集中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民营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和意识。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对人才和研发水平的需求也因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变得越来越紧迫。为此,民营企业向“新”求“质”已成必然选择,通过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或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另外,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民营企业直面市场竞争必须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以避免被其他企业替代、被市场淘汰。因此,民营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的动力较强。根据《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复合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通过合作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和创新溢出效应。民营企业积极寻求与其他民营企业、央企国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和智力优势,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互补,形成合力。例如华为和中国电信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国产芯片和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大模型应用服务生态,联合孵化了自研基础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此外,民营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识和前沿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溢出效应。

新一轮颠覆性技术的科研范式正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相比于“从0到1”的基础研究,民营企业更擅长“从1到N”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创新研究。对于新一轮颠覆性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工程研究的传统科学范式链条不断缩短,民营企业的优势逐渐显现。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为例,人工智能具有基础理论少、实践创新多的鲜明特点,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大数据、大算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支持,而这些正是民营企业所具有的特殊优势。

第二,民营经济灵活程度高,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在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能够灵活调整企业策略和资源分配,促进新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的高效赋能和深度融合,并加快要素资源流向高效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本身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企业家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其外在表现即是企业家能够敏锐察觉市场新机遇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不断寻求技术、产品、模式的创新并以开放的姿态拥抱风险、敢于试错,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民营经济更加积极地拥抱数据、算力、数字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民营企业灵活的管理机制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使其往往能够优先开发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例如南京某企业的3D工业设计软件,帮助三一重工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1%,设计质量问题减少27%,试点产品成本降低4%;又如苏州某企业采用与深度学习算法相融合的新型检测技术,将光伏硅片瑕疵检测率提升至98%以上,助力我国在光伏硅片检测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此外,还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了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等配套服务,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的平台化服务企业,助力新型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普及和应用。

民营经济具有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内生动力。民营企业灵活的企业治理制度有助于人才和资金的高效流动,在人才聘用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方面的限制较少,可以通过优厚的待遇条件吸引国内外的技术专家、工程师、高技能工人等,集聚高水平人才。此外,民营经济更有动力采取风险投资、股权融资、数字金融等融资形式来实现资金资源的高效配置。

第三,民营经济市场响应快,能够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拥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灵活的体制机制,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梯度发展,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大显身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以技术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探索新动能、新模式,以钢铁行业为例,华为与中国宝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宝钢股份成立“钢铁+AI”联合创新中心,围绕钢铁行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在高炉大模型、炼钢大模型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促进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此外,一部分小微民营企业从事非标零部件、配件加工、组装等工作,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保障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关乎到龙头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运行。

民营经济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同时也具有技术创新性强、失败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抓住新兴市场机会,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积极开辟新赛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领域都有不俗表现。以太空经济为例,从2014年国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业遥感卫星的研制、发射与运营等环节,到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框架,十年间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增长,已有多家民营航天企业成功实现了火箭入轨和卫星发射。


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重挑战

第一,资金和人才的结构性问题。

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挑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但是市场化创投机构看重中短期回报,更关注市场前景已经较为明朗的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的民营企业缺少专业投资机构的长期支持,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因资金限制放弃技术创新。笔者在2024年6月调研时,不少受访民营企业反映“投入的成本较高,缺乏融资支持”是阻碍企业数智化转型、采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级市场投资总量急剧收缩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民营企业还面临人才问题。一方面,高水平人才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对高技能职工、数字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缺口较大。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基础算法和技术岗位人才缺口较大,而产品经理等通用岗位人才相对过剩。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在解决人才薪资、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性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的探索和发展。

第二,战略不够聚焦,制度有待健全。

有的民营企业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当企业缺乏长期规划和战略定力时,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频繁调整发展策略,导致难以做实做细。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通过“炒概念”“蹭热点”的方式快速获得经济利益。例如在ChatGPT、Sora等通用大模型推出后,人工智能成为投资的热门赛道,有的从事传统信息化集成业务的企业在引资、申报上市过程中,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强行挂钩,粉饰技术先进性,来获得资金资源。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将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以分散风险,导致企业缺乏对某一细分领域的深耕,全而不优。

第三,重复布局和低效竞争,阻碍民营企业合作共赢。

在市场需求收缩的背景下,企业“内卷”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压价、跟风投资等。例如当某一企业研发推出新产品后,有可能会引发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争相模仿、复刻,并出现愈演愈烈的压价竞争,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动力。此外,有的企业重竞争轻合作,企业间资源和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各自为战的情形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创新合力难以形成,制约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变动,影响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

国际市场环境日益严峻,增加了民营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方面,一些国家限制我国企业引进原材料、设备、技术、人才等,地缘冲突引发的芯片断供将威胁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个别美国企业采取产品阉割方式,降低规格谋求中国市场的高利润,例如英伟达阉割产品H20芯片性能仅为H100芯片性能的1/7,但是售价却是H100芯片的一半,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民营企业的海外业务带来冲击,高昂的关税、严格的审批环节、重复的产品认证等均是企业“出海”的一道道壁垒,阻碍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民营经济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五点建议

第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以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发展“耐心资本”促进民营企业长期发展,尊重企业创新的客观规律,提高长期投资、战略性投资、价值投资比例,鼓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基金和天使基金,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的投资容错机制,引导更多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灵活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在上市融资、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难度,适度放松民营企业的上市条件,促进其在一、二级市场的融资。在加大民营企业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管理,科学评估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和清偿能力。此外,打造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适应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此要优化人才的培育、引进、激励机制。一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探索融合工程、科学、产业前沿等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体系,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高精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人才资源,着力提升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建立良好的海外人才就业或创业平台体系,充分利用“离岸智力”。三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第二,引导民营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养体系,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水平和风险抵抗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分别来看,“专业化”指的是引导民营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深耕某一细分领域的技术研究,以长时间的投入换取技术上的突破,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长期的耕耘才能形成。“精细化”是指企业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融入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形成新质生产力。“特色化”则是要求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利用独家技术、打造特色产品并形成专有品牌,以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新颖化”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的创新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新模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

第三,构建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格局。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可以对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乘数效应。首先,鼓励民营企业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建立大规模的合作网络,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态格局,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协同共进,并且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其次,发挥好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扩大创新辐射范围,鼓励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开展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完善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各企业共同发展。最后,建立企业协同合作机制,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复用共性技术,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内外贸一体化可以使得企业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在两个市场间转换,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促进民营企业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两条腿”走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扶持:一是参与全球市场规则和国际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并且推动国内标准体系和国际标准体系的认证衔接,提高企业跨境业务的便利程度并降低企业转换成本。二是加大对我国优秀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海外宣传推广力度,助力企业品牌建设,依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奋斗典型;组织举办展销会、博览会等为企业提供海外业务对接渠道。三是加强我国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第五,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完善民营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系统梳理和废除限制民营企业准入的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配置。与此同时,优化政策服务质量,向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通过建立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提高政策覆盖面。另一方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监管执法体系,用稳定的法治环境形成企业家积极的未来预期;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护企业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环境,壮大民营经济,加快创新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魏楚

单位:vic67维多利亚3308

来源:人民论坛网

设计 责编:张琳 马文林

审核:陈占明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