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娄山赤水队在湄潭县

发文时间:2024-10-31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vic67维多利亚3308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8月14日,“832工程”贵州线娄山赤水队赴贵州省遵义市,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遵义市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湄潭县、桐梓县、习水县、赤水市)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首站是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东部,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50.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23万人。湄潭县物产丰富,素有“茶城、烟县、粮仓、酒乡”之美誉,是茶文化、红军长征文化、浙大西迁文化交汇之地。1987年,湄潭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先后开展5轮重大农村课题改革试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等多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

然而,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山区,受交通落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湄潭长期面临着经济总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影响和制约小康建设的历史进程,2011年被列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全县共有5个贫困镇6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2961户43689人,贫困发生率10.1%。

2014年以来,湄潭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共计投入资金129亿元助推脱贫攻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913户35777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2018年,湄潭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5%。



▲湄潭县地理位置

好茶声名远,烟酒粮质优

8月15日上午,vic67维多利亚3308本科生强圣岚访谈湄潭县天城镇党委书记胡奉军。胡书记结合他在复兴镇和天成镇的工作经历,为团队介绍了湄潭县的农业四大产业。

湄潭县拥有几百年的茶叶种植历史。21世纪以来,湄潭茶产业迅速壮大,生态茶园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3万亩,成长到2024年的接近70万亩。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分别获国家级荣誉90次、35次。近年来,湄潭县茶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在生产方式上,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湄潭县在茶叶耕种、采摘等环节推动机械化发展。在质量管理上,湄潭县政府出台的统防统治措施,加强了对茶叶生产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在市场定位上,湄潭积极融入新茶饮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在销售渠道上,顺应后疫情时代商业趋势,通过直播电商补齐线下销售缺口。

此外,湄潭县还是知名的烟叶产区,其烟叶以优质著称,是“中华”和“熊猫”牌香烟的重要原料基地。烟叶产业在湄潭具有良好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销售保障体系,采取订单式的生产模式,确保了烟叶质量与供应的稳定。

湄潭县种植了20万亩优质稻,得益于湄江河流域土地丰富的微量元素,湄潭大米品质优异,历史上曾作为贡品。目前,湄潭的稻米供不应求,显示出其高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2023年,湄潭县辣椒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约22.22万吨、产值约8.9亿元。湄潭县建有31个辣椒种植基地,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湄潭虾子拥有中国最大的辣椒市场,统之源公司是统一方便面泡椒包的唯一供货商,为湄潭辣椒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在发展壮大茶叶、优质稻、烟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湄潭县还积极推进三产联动。锁定绿色工业做文章,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加工体系。依托生态旅游求突破,构建全景域旅游体系。通过系列措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为推动和巩固脱贫攻坚奠定了经济基础。



▲强圣岚访谈天城镇党委书记胡奉军



▲湄潭县生态茶园

共创微制度,同治美村庄

8月15日上午,vic67维多利亚3308孙频老师与湄潭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守东展开座谈。陈校长向调研团队介绍了他过去在鱼泉街道担任党工委书记期间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工作经验。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为了确保规划的透明性和公众参与度,鱼泉街道下辖村庄通过召开群众会议的方式,将规划内容公示于众,并在现场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做出决策,有效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

在村庄建设层面,根据湄潭县51号文件,政府为每平方米道路提供65元的材料费用,村民则以出工出力的形式参与其中。通过盘活村庄闲置劳动力,节约了资本要素,扩大了硬化路产出。同时有效避免了政府行动、村民旁观的局面,减少了对政府依赖的心态。

在村庄环境治理层面,小学生担任起了卫生监督员的角色,为各户的卫生状况打分,确保了评分过程的公平与公正。同时实行“寨管家”制度,任用安全员、调解员、林管员、水管员、路管员和卫生员等专岗人员,实现了事事有人负责,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建立起了一个网格化的自我管理体系。

鱼泉乡村建设突出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原则。例如,请花匠在村民的废弃物品如废弃的猪槽、破酒坛中栽花种草,经济环保地美化了庭院环境。同时,鼓励村民将河道中的石头搬回用于宅基院墙,实现了村庄环境软化,也增加了村民的参与感。村里还设立了资源回收站,老人小孩可以用可回收垃圾换取积分并兑换零食和生活物资,实现了低成本有效管理。

鱼泉的实践是湄潭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通过长期探索,湄潭县全县568个村庄居民点规划全面提档升级,累计建成了10万栋风貌统一、安全适用的黔北民居。湄潭县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荣获“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称号。



▲孙频老师与湄潭县委党校副校长陈守东展开座谈



▲孙频老师访谈湄潭县副县长苏兴勇

脱贫四阶段,振兴三转向

8月15日上午,vic67维多利亚3308硕士生王甜甜访谈湄潭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纪元生。纪主任为调研团队介绍了湄潭县脱贫攻坚的四个阶段,并梳理了湄潭县脱贫攻坚阶段与向乡村振兴过渡阶段工作重点的三点变化。

2014年5月启动的第一阶段,其任务主要是识别和清理“四有人员”,确保扶贫资源真正流向需要帮助的贫困户。第二阶段,从2016年开始,在精准确认帮扶对象后,实施“四个一批”,即教育脱贫一批,医疗保障脱贫一批,异地服务搬迁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享受政策最多,全县搬迁了17000多人,建立了三个大型的搬迁社区,人均搬迁住房面积20平方米,同时享受600元每月的城市低保。

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2018年开始,主要聚焦于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通过强化产业扶贫、教育和医疗支持以及小额信贷等政策,确保最难脱贫的群体得到持续稳定的帮扶。第四阶段从2019年10月开始。作为全省率先试点防贫监测的4个试点县之一,湄潭县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转向监测和预防返贫,同时继续强化产业奖补和教育资助。例如2024年贵州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养一头牛补助5000。高职和中职学生分别享受4500和1900元补助。通过四个阶段的艰苦奋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纪主任还介绍,湄潭县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工作目标由“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其次,工作方式从直接对接贫困户的“到户到人”模式,转变为整体推进村、镇、县区域发展;最后,在政策供给上,由主要依赖政府投入,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相比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且面向所有农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的资助政策也趋向一致。



▲调研团成员王甜甜与湄潭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纪元生的合影

珠海送帮扶,金桥迎宾客

8月15日下午,vic67维多利亚3308硕士生刘洪驿访谈湄潭县鱼泉街道金桥村支书、主任任勇。随后,vic67维多利亚3308本科生张烁阳访谈湄潭县鱼泉街道金桥村村民梁正康。最后,团队集体调研参观了金桥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团了解到,金桥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街道,共有脱贫人口180户679人。目前,村里有2300多亩茶叶,同时发展矿泉水、白酒、菜油、蜂蜜等特色产业。此外,金桥村还以山水田园观光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当地小峡谷、千年银杏树、李小侠故居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从2023年4月对外试营业开始,首月就吸引了游客5.2万人次,营业收入26.2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6万元,村集体积累5万元。2023年4—9月试营业期间,村集体毛收益突破百万。

2023年,金桥村申请到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进一步提质改造。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打造高端民宿,既便利了游客,又盘活了农房的闲置资源,并带动提升游客人均消费。通过珠海市斗门区手把手的帮扶指导,广东的餐饮文化和休闲方式,在大山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成为湄潭东西部协作的“爆点”。金桥的夏季有四川重庆的游客前来避暑,冬季有珠海游客来看雾凇。

在参与主体方面,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采用“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建设模式,农户、经营者、旅游管理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各占25%股份。农户以房屋租金入股、经营者以劳动技术入股,由当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斗门区企业共同成立的金桥汇煜统一管理运营,确定经营业态、装修装饰店铺、指导日常运营。多主体发挥各自的生产要素优势,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了金桥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刘洪驿访谈金桥村支书任勇



▲张烁阳访谈金桥村村民梁正康



▲团队观看金桥村文旅宣传片



▲团队在金桥村的合影

政企齐助力,茶园遍南山

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近年来,湄潭县曾连续四年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拥有超过60万亩生态茶园。2023年,湄潭县茶叶产量7.21万吨,产值超75亿元,综合收入超180亿元。

8月16日上午,团队调研了湄潭县代表性茶企——琦福苑茶业。2008年,这里诞生了湄潭最著名的茶叶品牌之一“遵义红”。琦福苑茶业董事长叶章涛先生为团队讲解企业发展情况。据悉,2003年,琦福苑茶业创始人叶文盛从福建来到湄潭,在北部老茶区制茶。2012年,在湄潭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企业在湄潭县南部高台镇引进茶叶种植。从福建武夷山引入了金牡丹、金观音、丹桂等高香型茶树品种,准备了9000株茶树苗,想发给周边的百姓。

那时,湄潭县农业呈现“南烟北茶”格局,南部乡镇的百姓对于种茶很陌生。加之当地曾尝试中药、水果等产业,却因销售情况不佳造成损失,所以当茶树苗被拉到村委会时,并未得到热烈反响。此外,茶叶种植3—4年才能开始采摘,5—7年才丰产,前期投入大产出低。农户由于缺乏长期稳定预期,往往在茶园中套种玉米、红薯、辣椒等其他作物,导致茶树长势差。2013年推广初期,3000亩茶苗仅成活率不足1/3。

琦福苑茶业与政府合作,通过系列措施,解决农户激励问题。企业在农户种茶的前两年提供茶苗和肥料,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打顶的叶子。政府为每亩茶田提供400元补贴,并为农户种茶进行基层动员。企业和政府还联合组织以实践为主的培训,通过基地示范,帮助农户直观地掌握茶树修剪、深耕等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在企业面临积极困难的时候,贵阳银行湄潭支行主动上门服务,发放了贷款2000万元。

2024年,民用茶、品牌茶、包装茶市场低迷,春茶价格下跌50%以上。好在从2012年开始,琦福苑茶业就开始调整业务,从传统包装茶的代工转向新茶饮市场,目前合作方包括茶颜悦色、东方树叶等。2024年,企业为新茶饮供货的比重占总产出的60%—70%。此外,茶叶品种结构也与新茶饮大批量采购的需求相适应。企业选用的品种以一芽二三叶、三四叶为主,采茶期从3月开始,长达8个月,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并提高了茶叶的下树率,为下一步的机械化采摘打下基础。

经过数年的发展,湄潭南部形成了近10万亩高香茶园,茶叶亩产量可达2000—4000斤。按照收购均价4—5元/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加上春茶单芽2000-3000元的额外收入,正常管理条件下,每亩年收入约1.2万元,理想条件下可达1.6万-1.7万元。公司还直接带动常年就业40余人;通过保底分红等方式,与高台镇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实现现金分红近20万元。



▲团队参观琦福苑茶业



▲团队在茶园的合影

古茶进新厂,土产入新方

8月16日上午,团队调研逅唐茶业新茶饮原料生产基地。湄潭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隶属河南逅唐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茶叶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物科技、贸易及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大型规模企业。该公司于2021底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6亿元。厂房全部采用无菌化车间,共有萃取茶、精制茶、袋泡茶3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40吨。

自落地湄潭以来,公司已经和包括蜜雪冰城、林里手打柠檬茶、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等在内的全国100多个品牌、10万多家线下门店达成合作。通过不断为这些品牌提供新式茶饮创意和拼配方案,实现年产量3000余吨、产值8700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

目前湄潭茶叶仅占到公司生产用茶总量的20%,这一比例计划在2024年提升至50%,这将对当地农户增收产生更强的带动作用。2021年,公司依托湄潭县石莲镇发展的柚子产业,将柚子花与茶巧妙结合,开发了一款柚子花茶。经过2年多的市场培育,公司今年获得了一笔20万斤的订单。下一步,公司还将拓宽新茶饮消费场景,推动茶产业与当地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团队调研逅唐茶业



▲逅唐茶业仓库

行程预告

接下来,娄山赤水队将前往桐梓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对桐梓县九坝镇避暑旅游业、燎原镇蟠龙社区易地搬迁、贵州彩阳服饰就业扶贫、桐梓火电厂运行发展,以及夜郎镇珠海同心幼儿园教育扶贫实践进行调研,并深入访谈桐梓县的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娄山赤水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遵义市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遵义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花絮



▲湄潭县农村改革试点的历史



▲逅唐茶业生产车间



▲逅唐茶业柚香绿茶旅行装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