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vic67维多利亚3308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8月4日,由vic67维多利亚3308和新闻学院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贵州线镇云关队赴贵州省安顺市,开启为期7天的访谈调研活动,完成了贵州省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的调研任务。
8月8日,镇云关队来到本组调研的最后一站——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紫云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面、安顺市南部,属安顺市管辖,东邻黔南州长顺县、罗甸县,南连黔西南州望谟县,西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北抵安顺市西秀区,是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228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162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2047个村民小组,2023年末户籍人口41.4738万人,常住人口29.01万人,有苗族、布依族、回族、傈傈族、仡佬族、拉祜族等民族。
紫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27307户、117634人,2020年11月,紫云宣布走出贫困县序列。2023年,紫云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5.87亿、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8.1%。紫云三个产业结构为 33.06%:17.58%:49.36%,其第一产业比例显著较高,以农业种植业为显著优势;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中金融占大头。通过输出省外务工人员、设立地方公益岗位、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紫云县目前的扶贫成果较为稳固,经济态势也较为乐观。
招商引资促发展 鸡鸣声中话振兴
8月8日下午,调研团一行抵达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实地考察了安顺立华牧业公司小坡脚养殖场,深入了解生态鸡集约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该项目总投资2860万元(资金来源:东西部协作资金),占地105亩,总建筑面积43871平方米,其中鸡棚养殖面积40820平方米。项目采取与上市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资金主要用于养鸡棚的建设,立华公司则投入设备设施,实现了深度的市场企业合作发展。项目完成后,鸡棚主体确权到村集体,由立华公司租赁并提供给农户养殖。立华公司全程负责提供鸡苗、饲料、技术、疫苗和销售服务,农户通过代养成品鸡获得代养费,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调研团在安顺立华牧业公司小坡脚养殖场参观
项目的利益联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和鸡棚租金,平均每年收益近百万元,惠及69户农户,其中50%的收益用于低收入人群分红,30%用于壮大村集体产业,20%用于村公益和大棚维护。其次,承包户通过养殖获得可观的毛利,平均每只鸡3.9元,1栋双层平养鸡舍由1户人家(夫妻2人)饲养即可,18条棚每年总净收益约216万元。最后,村民通过参与养殖项目的临时用工,每年可间接提供9600人次的就业机会,按每人次80元的工资计算,为村民带来近80万元的临时工资收入,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该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村企合作、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团在安顺立华牧业公司小坡脚养殖场合影
东西协作办产业 鱼跃紫云助脱贫
8月8日下午,调研团一行人来到紫云自治县生态渔业产业示范项目——贵州云湖众鑫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紫云自治县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是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下的重要成果,总投资2750万元。项目由贵阳市“贵州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紫云自治县“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SPV公司合作开展,成立贵州云湖众鑫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标志着紫云自治县渔业产业的新发展阶段。项目横跨格凸河镇二关村与四大寨乡噜嘎村,占地总面积达920余亩,创新建设圆筒式陆基养鱼池与源浮式内循环槽,是全省最大的水库工程化流水槽渔业养殖基地。
▲云湖众鑫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该项目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更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年产优质生态鱼可达1000吨,年产值高达3200万元,年利润可达600万元,直接带动常年务工人员35人以上,临时用工超800人次,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收益分配方面,项目采取了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可以参与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获得务工收入。项目利润分配遵循“4411”原则:40%分配项目区低收入脱贫农户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40%分配嘉禾香公司用于产业滚动发展及项目监管、10%分配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村公益事业建设、10%分配全县防返贫监测对象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强了防返贫能力,形成了多赢局面。
▲调研团在生态渔业产业示范项目养殖基地参观
▲调研团在生态渔业产业示范项目基地合影
蔬香满园促增收 农民致富有盼头
8月8日下午,调研团一行人来到紫云县四大寨乡落城村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引进了深圳市惠实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坝区流转土地种植粤港蔬菜。除了自然环境的优越,该蔬菜种植基地还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智能化灌溉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被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基地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轮作休耕、有机肥施用等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保护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调研团在四大寨乡落成村蔬菜种植基地
目前,该基地种植蔬菜面积达到1020亩,基地种植的蔬菜品种有香菜、芥蓝等20余种,每天运输5万斤蔬菜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和英国等海外国家地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对接。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纳容、落城、噜嘎等村庄的就业,提供了超过200个稳定就业岗位。农户们通过参与拉沟平地、播种管护、采摘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日均收入可达两三百元,真正实现了“务农有奔头,致富有盼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超千万,用于改善基础设施、购置农机具、采购种子肥料及提升工人生活条件,确保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户的持续增收。
▲调研团在四大寨乡落成村蔬菜种植基地合影
访谈掠影
▲向青平老师访谈县委书记黄浩洋
▲博士生朱晨之访谈县民政局党组书记俞伟
▲张凯怡同学访谈坝羊镇党委书记杨开胜
▲阙子昂同学访谈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
▲未李娜同学访谈坝羊镇红院村大寨组脱贫户户主陆兴海
花絮
▲调研团在坝羊镇新山村茶叶种植基地
▲调研团在坝羊镇红院村
▲在红薯田间劳作的农民
▲调研团在贵州红芯薯种植基地
▲调研团在紫云县苗家圆圆集团合影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832工程”专题|广西线-崇韵桂行队在天等县
2024/10/29
-
通州论坛|圆桌研讨(上):新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
2024/10/28
-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黔韵华章访谈团在剑河县
2024/10/28
-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镇云关队在紫云县
2024/10/28